行业资讯

互联网医院将出新模式,你选哪一种?

2017年08月27日

现在互联网医疗平台越来越多,但监管政策却悬而未决。摆在面前的,除了牌照问题,还有在趋严的监管尺度下如何选择模式的难题。

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会给不同运营模式带来冲击。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依托于医院,医生为原有职工,医疗资源自持模式;另外一种是主要负责建立平台,患者在平台挂出求诊订单,注册医生可以像网上约车抢单一样,接单看病。

前者类似于自办车队的神州专车模式,而后者则接近于共享形态的优步模式。

相对而言,“自持”模式稳扎稳打,本质上是医院的延伸,但是有地域限制,就诊点覆盖不到的地方,则无法展开医疗服务,再加上实体医院运作效率的羁绊,业务规模有限,难以培育成为全国性的大平台

优步模式更为普遍,突破了空间限制,也是较多平台采取的模式,但他们面临诊疗资质的问题。而只有拥有牌照的机构,才可以展开诊断行为。

患者生病后,大多会选择到医院排队就诊,但是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对病情比较了解,只是需要一个医生指导其抓药即可。但是如果没有处方,无法在药店买到处方药。这是出于医药安全的角度出发,所做的一个合理规定。

核心业务的资质问题,比较集中体现在是否拥有“处方权”。机构如果没有处方权,医生最多可以建议患者吃什么药,但是开不了药方,没有药方患者无法购买到处方药。没有取得牌照的机构,以后再申请医疗资质的难度会加大很多。已经取得资质的机构,行为也将受到更大的约束。

互联网医院监管的第一步,是对处方权的管理。对于取得处方权的优步式平台而言,患者通过互联网诊断之后,互联网医生直接开出电子处方,传递至第三方医药平台,医药平台即可根据处方向患者配送药物。

对于神州模式的互联网医院而言,诊疗行为发生在机构与机构之间,政策风险相对减低很多,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他们设立的诊疗点,除了村、社区卫生站之外,有一定数量的机构设立在药店之内,医院开出处方,直接在药店抓药。但是,药店属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医疗机构,也处于模糊地带。

所以,当前互联网医院的这两种模式一出,就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炸开了锅。 也有一个问题所困扰着大家,就是互联网医疗将来能否纳入医保?面对这一问题,据行业人士了解,医疗服务、医疗费用最大的支付方还是医保,目前阶段互联网医疗还没被纳入医保。这也意味着,需要通过社保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会主动放弃互联网医疗服务。这严重削弱了互联网医疗的市场份额。

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监管困境。互联网是扁平化的业务模式,面向全国开展服务,但是医保却与地级市绑定,在全国有几百个独立核算单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享受到的医保政策也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