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传统医药行业为何要拥抱互联网
2017年7月7日
众所周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创新效率。电商平台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商业交易的广度和深度,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商业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跨界共享资源更加高效便捷,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系统性和平台性的运作能力,加剧了传统商业体系的分化和重组。
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是挑战传统商业格局的原动力,随着国家适时推出的“互联网+”政策助推了各个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进程。现阶段在两票制的影响下,没有触网的传统医药企业即将面临医药电商的强势冲击。许多医药企业虽然加快线上布局,但也难幸免。许多药店企业,在进货的过程中,通过医药电商获得了巨大的选择空间,再加上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相比传统报货、询价、下单的经营方式,线上交易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生态整合型电商、制造与市场纵向打通的新零售,将给商业格局带来巨大变化。除了药品零售,还有两类模式的崛起将对医药行业格局变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一类是生态整合型电商平台异军突起。他们通过互联网把大批分散的、无序的商业企业、医药服务类企业、中小药店组织起来,成为生态化发展的共享经济。这是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又一个创新方向。2016年底同仁堂网推出了以B2B+O2O生态战略及单体药店互联网解决方案,汇聚当地知名配送服务企业,整合供应链环节,为终端商户提供一个电商化和自营销的平台,并为他们解决物流、售后等难题。这类生态整合型电商平台为实体门店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使得传统商业能够更大范围聚合共生。
另一类是制造业巨头对市场纵向垂直整合的新零售模式。这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以产品和技术标准为纽带,展开市场垂直整合,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一条高效便捷的通路。零售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因这种制造与市场终端纵向打通、高效连接的新零售模式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产品定价权,也为商业体系反向提升制造业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总体上看,互联网对传统医药行业变革的推动是长期的、深层次的,新兴网络技术的应用正在呈现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的加速态势,由此不断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然带来商业的加速迭代。
中医药界权威专家表示,《中医药法》不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以及管理制度分别予以了肯定及优化。而该法对中医药的监管及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望为中医药行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首部《中医药法》正式实施
去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医药法》并定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式施行后,其将对中医药行业及中医药企业带来哪些改变及影响?
《中医药法》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医药的定义。此前中医药的概念仅限于汉族医药,而此次将少数民族医药纳入中医药范畴之内,并写进《中医药法》使得中医药的定义更加广泛丰富,对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及壮大中医药产业具有积极作用。将民族医药写进《中医药法》,意味着民族药发展得到了顶层设计的支持,对药企加大研制和生产有积极影响。
此外,《中医药法》在中医诊所、中医医师准入、中药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中医药法》规定了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包括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允许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凭处方炮制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或者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等。
《中医药法》的另一个亮点是,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以加强对中医药的监管。针对中医药行业存在的服务不规范、中药材质量下滑等问题,中医药法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同时通过该法案加大了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中医药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保持我国作为传统医药大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中医药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希望全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医药法》,推动《中医药法》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在《中医药法》通过审议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医药产业已率先受益国家所释放的多重政策红利。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发生在中医药行业的并购投资案例约有50起,几乎已超过2016年全年中医药行业并购数量。从中药饮片、中成药,到中医院、中医诊所等,产业资本已将目光锁定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
6月27日,天目药业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现金”合计3.6亿元收购德昌药业100%股权,后者正是一家中药饮片生产商。通过本次交易,天目药业有望将主要产品拓展至中药饮片领域。
同时,康恩贝也在不断“收编”优质现代中药资产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今年5月,公司通过竞买江西天施康41%股权进而取得后者100%股权,江西天施康主要产品为夏天无系统,其中肠炎宁片和牛黄上清胶囊系其主导产品。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完善了康恩贝的业务布局。
在此之前,康恩贝曾两次收购贵州拜特,后者拳头产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康恩贝占据了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强势地位。
今年以来,已有同济堂、昆药集团、鹭燕医药、红日药业等近50家上市公司陆续出手或完成收购中药资产。
除成熟的中药资产之外,中医院、中医诊所等中医药服务领域正成为产业资本新的“狩猎场”。最新一例是悦心健康,公司拟9.18亿元收购三家医院资产,其中建昌中医院是一家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公司将借助整合医疗服务资产,加速向大健康产业转型。
相比中药市场的并购整合而言,中医药服务所带来的增量市场将更具吸引力。可以预见,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中药临床服务能力及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加快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跑马圈地’
在大力扶持的同时,《中医药法》也高度重视产业规范。《中医药法》明确了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此外,《中医药法》还加大了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对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明确了严厉的处罚。
今年以来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对中药材领域的监管。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抽检、飞检信息以及曝光栏可以发现,几乎每周都有数十家药企因产品检验不合格而上“黑名单”,中药企业则是“重灾区”。
以最新数据为例,6月26日和27日,河北、上海、江西三地药监局共曝光66批次不合格名单。河北省本次抽验结果显示,共有3批次不符合标准规定药品,分别是银杏叶分散片、牡丹皮和连翘,上述产品均显示性状不合格。上海本期共公布16批次不合格饮片,涉及蜂房、枸杞子、当归、灵芝等品种,不合格项目则包括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二氧化硫残留量等。江西本期共检出不符合规定药品47批。不符合规定药品已从中药饮片扩散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的监管及处罚已刻不容缓。从源头上把关中药材质量,受益的是中医药全产业链。《中医药法》的实施将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性的市场发展环境,在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中,优质的中药企业将脱颖而出。